Search

POPA阻你60秒|孩子的事父母做?

  • Share this:

家長因為不想孩子太辛苦,又或想省卻不必要的麻煩,可能會選擇直接動手代替子女完成任務,比如功課、家務、解決與朋友的糾紛……

心理學家Dr. Madeline Levine稱之為「過度教養」,形式共有三種:
1)當我們為孩子做他們已經可以自己做的事情;
2)當我們為孩子做他們幾乎可以自己做的事情;
3)當我們的教養行為,是從我們的自我出發。

她指出,雖然家長過度干涉以保護孩子,實際上達成了短期效益。但這些做法對孩子傳遞了一種訊息:「孩子,沒有我,你根本無法做任何事情。」無意間中導致心理傷害,剝奪了孩子發揮創意、解決問題、發展應對技能、建立韌性、思考什麼會令他們快樂,以及明白他們是誰的機會。

因為當孩子沒有被給予空間,靠自己努力通過考驗,便無法學會對自己保持信心;因為從來不必奮鬥,所以無從經歷失敗,於是對失敗、讓他人失望感到無比恐懼。

撒手讓孩子「自己的事自己做」,有時可能會有不如意的結果,令父母坐立難安,但從長遠來看,卻是真正的幫助,協助他們健全地成長。

參考資料

Lythcott-Haims, J. (2015). How to Raise an Adult: Break Free of the Overparenting Trap and Prepare Your Kid for Success by Julie Lythcott-Haims | Key Takeaways, Analysis & Review. San Francisco: IDreamBooks.


Tags:

About author
幾個家長走埋一齊,將從閱讀所得的知識整合,化繁為簡,與大家分享正面育兒(POSITIVE PARENTING)的資訊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幾年前,初為父母,第一次抱住自己的孩子,發覺養育、教育孩子,是一門高深學問。時代不同,父母對我們的一套,應用在自己孩子身上,亦未必適合。因而開始閱讀育兒書籍、兒童心理學等文獻,發現學術界近年對兒童成長發展的深入了解,其實對家長們極為實用。 但現今父母日日為口奔馳、回家要湊BB都已經筋疲力竭,哪有餘暇、精力去搜尋、閱讀又長又悶的學術文章?於是,我們幾個家長,以正面態度去養育孩子為前題,將自己從閱讀所得的知識,透過輕鬆易明的手法,與各位關心孩子成長發展的父母,分享實用資訊。 POPA Channel 亦因而誕生!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Official Homepage: http://popa.hk Facebook Page: www.facebook.com/popachannel
View all posts